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尊龙官方平台

  |    |  english
奋战在世界屋脊的新能源开拓者
——记国电龙源西藏公司总经理 张晞

  如果你不曾深入过藏区就无法体会随手开灯的幸福;

  如果你不曾登上过海拔5000米的高原就无法感知呼吸酣畅的甜美;

  如果你不曾倾听过内心的煎熬和寂静的叹息就无法体会家的温暖;

  如果你不曾为梦想努力而饱受折磨过就无法体会创业的幸福。

   

前言:

  张晞,一个江苏南通人,却把自己青春挥洒在了雪域高原!一待就是七年,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从一台破车一个人,到现在全公司48个人,总资产近九个亿。七年时间里,从地热发电到光伏发电再到风力发电,十二个项目,开创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八井地热发电”“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羊八井光伏电站”“世界海拔最高的低风速、低密度那曲风电场”和“世界海拔最高的阿里10兆瓦微网光伏电站”多个世界第一,填补了数项国内空白,帮助西藏自治区政府解决17万户,68万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从南通到北京再到西藏,张晞离梦想越来越近,却离家越来越远。

勇于拓荒 打造中国地热技术升级版

青山巍峨,记载着龙源人的不朽业绩。

  江水湍流,传颂着龙源人的奉献激情。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加上长期受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当地球上多数地区已享受到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的时候,西藏还停留在油灯时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区没有电力,照明只能靠松明子和酥油灯。而现在,截至2013年底,西藏总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万,告别了西藏地区无电的时代。

  电力,成为点亮西藏的“高原之光”,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致富之翼,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没有电力,就没有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电力,就没有西藏的现代化文明。

  电力,是西藏经济的命脉,是打开牧民心路的明灯。

  是谁,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他们,就是战斗在万里高原风雪线上的电力人、龙源人!

,就是这众多电力人中最耀眼的一员!

  2007年,在江苏南通天生港实业集团工作的张有着优越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可他却主动请缨去西藏闯荡拥有研究生学历,在单位的发展前景也被看好,又能陪在妻儿身边,因此他的这一决定令身边的人都困惑不已。而他只是淡淡地说:“虽然我已年近不惑,但只要组织需要,我非常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

  这一年,张从“零海拔”的江苏南通只身来到了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主持羊八井双螺杆膨胀动力机地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和龙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从此他的青春乃至整个人生,都融入了这一古老而神奇的雪域高原。

  刚刚到西藏工作的张,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两眼一抹黑,除了需要忍受高原缺氧的剧烈头痛外,最重要的是,他还要解决项目的核准、工程的设计,施工的落实,再到项目并网发电.....

  就这样一台破车一个人,每天穿梭于发改委、环保局、电力公司、设计公司之间,反复论证、修改、沟通、协调,应对所有问题。终于解决了项目核准、工程设计及落实施工单位等一系列问题,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莽莽西藏高原,跑项目难,施工更难。

  在西藏施工,难就难在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无常,空气稀薄、高寒缺氧,生物学家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生命禁区”。而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位于海拔4300m以上,其冰冻期从当年的11月份一直要到次年的4月份,经常出现冰雹、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真可谓“一日四季”,这些典型的高海拔气候条件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在西藏施工,难就难在物资匮乏。西藏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的加工件及仪器仪表都必须从内地运上来,运输费用昂贵、工期难以把握。

  在西藏施工,难就难在环境特殊,技术难控。由于空气稀薄、季节及昼夜温差大等环境因素,在机组的调试和试运行过程中,双螺杆动力机壳体出现裂纹,部分阀门及配件的密封件出现断裂,发电机及部分辅机马达出现温升过高现象,该机组从主机到辅助设备及零部件都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四面楚歌”的张,此时早已无暇顾及严重高原反应出现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带着十几个氧气袋和医生开的感冒药索性入驻进了施工现场,与施工单位一起研讨方案、协调设备、抢抓工期,最大限度减少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克服了种种困难,经历了层层考验的张,面对西藏这种特殊的环境和气候此时已经淡定了许多,既然这已经是生活的常态,那就藐视它、战胜它!张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不能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你要让人跟着你的思路走。” 

  2009年的元旦,张是在兰州电机厂的车间里度过的。

  与厂家的技术和生产人员一起,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对发电机及其配件重新选型、重新设计制造,为新型机组在地热发电中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2009年8月6日,羊八井地热示范项目一期1000千瓦双螺杆膨胀动力机地热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机组的成功投运,不仅填补了国电集团在地热发电领域的空白,而且为我国在新型地热发电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成为国内外率先成功开发应用的地热发电新技术,使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热发电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正是在张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引领下,许多龙源人以厂为家,甘当“路石”,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热血。

高原逐日 实现西藏光伏零的突破

  “缺氧不能缺精神”!

正是张这种永不服输、一诺千金的精神,让他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的信任和认可,从此在西藏站稳脚跟,并拿到了西藏第一个10兆瓦并网光伏项目。

  但是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建设规模巨大的光伏电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外国专家曾经这样断言: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修建电站,无异于为自己修造坟墓。这并非耸人听闻。据科学家测定,这块平均海拔4000米千古高地,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这意味着任何机器在这里都会减少40%的功率。整个高原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紫外线强度高于内地6倍,还有平均每年120天刮8级以上大风和8个月下雨雪冰雹……

  事靠人做,人靠思想。

  你努力了、坚持了,天堑都会变通途。

  2010年,应该是张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是远在千里之外儿子面临高考压力最大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张带领公司刚刚开始建设龙源羊八井10兆瓦光伏电站的一年。原本打算在儿子高考前休假回家给儿子鼓劲打气的他却只能在电话里给儿子加油!

  2010年,是太阳能电池板最紧俏的一年,三次招标三次流标,许多厂家的电池板还不曾出厂已经被国外的厂家订购,羊八井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供货整整推迟了3个月,而且能否持续供货成了未知数,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条件越艰苦,越能砥砺意志;环境越恶劣,越能激发奉献激情。

  在需要的时候,张的角色还不仅限于“张总”,他还是小工、和运输总监。

  设备紧缺、没有货源,张就带上换洗衣服直接到电池板供货厂家 “上班”。

  工作条件差、运输距离远,那就直接监控、掌握运输车队每个司机的手机号码,了解每一天的运输进程,实时跟进、严防死守、防止货物在中途就被“截留”。

  就这样,“抢货开道”“倒排工期”在所有人都认为如期完工是天方夜谭时,张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坚持,如期完成各项节点目标,于2010年12月28日并网成功。

  羊八井10兆瓦光伏电站,是西藏地区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光伏项目,日发电量5.5万千瓦时。羊八井10兆瓦光伏电站的成功投运为高原光伏电站的建设、运行积累了经验,并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的高度赞扬。

   2011年3月31日一期光伏电站竣工、二期项目开工的庆典仪式上,有这样一幕令人难忘:黑压压的人群中,自发前来参加仪式的牧民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举着国旗。那一刻,雪山上的五星红旗似乎比平日更醒目、更美丽……

  2012年4月30日,羊八井二期20兆瓦光伏电站投运。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容量增加到30兆瓦。龙源电力成为西藏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龙源”旗帜在西藏高高飘扬。

  这样的故事,数不清,道不完。

  春雨润物泣鬼神,冰雪万里铸风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支撑起的是张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高原新能源历史上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助力惠民 点亮无电地区万家灯火

每到夜幕降临,一条条街道华灯璀璨、霓虹闪烁、灯火辉煌……此情此景,在中国内地早已司空见惯,但对于部分生活在偏远的西藏农牧区的居民来说,却有些陌生。这些无电用户大多都处于偏远山区,山高水远,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电网覆盖难,输电成本高,靠大电网延伸解决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如果想让这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农牧民早日用上电就只能另辟蹊径。

  阿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地区。这里地处边陲,距离拉萨2000多公里,是援藏干部孔繁森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任阿里地委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孔繁森的事迹感动着张晞,鼓舞着张,也激励张在这里干出一番成绩。

  由于地处偏远,阿里地区供电无法与西藏主电网相联,一直依靠小水电和柴油发电机发电,供电极不稳定,当地居民经常连《新闻联播》都没看完就已停电。同时因柴油需要远距离运输,发电成本高达7元/千瓦时,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然而,阿里又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均日照时间长达3370小时,在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采用太阳能、风电这些清洁分散式能源供电,无疑是最经济而又实际的方案。“光伏户用系统”和“光伏小型离网电站”以及“小型风电场”成了最佳选择。

在西藏,象这样的地区有很多。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但对电力需求旺盛。

  按照中央安排,西藏自治区计划,2013年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2014年查漏补缺,到2015年实现农牧民用电全覆盖。

  根据以往的经验,许多户用系统由于前期施工不达标、后续维护又跟不上,再加上特殊的环境和气候,致使很多设备没用多久就成了摆设。而寻找一家值得信任,有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是西藏自治区政府考虑的重点。此时,多年来一贯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龙源西藏公司进入了主管电力西藏自治区副主席丁业现的视野。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多方考核,最终确定龙源电力为西藏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法人。张心里明白,这既是当地政府对龙源人的信任,也是龙源人肩负的责任,一定要把它干好。

  无电地区都是最艰苦、最偏远的地方,大部分无电地区的光伏电站距离拉萨都在600公里以上。为了把无电地区的光伏项目建设好,不辜负自治区政府和农牧民的信任,张亲力亲为,一一检查、验收,推倒豆腐渣基座、检查设备性能、督促进度,不能容忍任何工程的瑕疵。当地牧民看到张如此敬业也颇为感动,自愿加入到项目建设中,为工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曲的比如、巴青,昌都地区洛隆、丁青,日喀则中巴、定日,阿里的普兰、措勤,林芝的朗县、察隅,每一处施工建设的工地都留下他永不停歇的足迹。

  路上没有吃饭的地方,他和随行人员就着矿泉水咽干粮。

  晚上住在海拔4000多米小县城限时供电的宾馆里,宁静的夜晚只听得见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车每天颠簸在山路上,被泥水糊得面目全非。塌方、泥石流全遇到过,走完一个地区的光伏电站最少需要10天左右,几个地区跑完,张脸上的高原红又加深了,在不熟悉的人眼里他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藏族人了。

  但所到之处,牧民把用以表达最高礼仪的哈达挂满了他的脖子和他所乘坐的轿车。

  就这样,他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基础,赢得了牧民信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3年底,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国内第一个大型孤立电网电站——国电龙源阿里10兆瓦微网光伏电站全部投运,从此阿里地区从“黑暗”走向了“光明”。现在,该电站已经成为阿里地区的主力电源,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利用最大化,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每年为当地节约柴油费用7000万元,对阿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张和他的同事们也与当地少数民族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牧民们都把张当做自己的亲人,亲切地称呼他为“扎西”。

  截至2013年底,龙源西藏公司建成了62座离网电站;发放户用系统18万套,总容量约5万千瓦;解决了17万户、近80万人的用电问题,包括1455个村级公共场所,17个小学、196个教学点,666个寺庙、143个寺管会,64个道班(工区)。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太阳能光伏户用系统已基本安装完成,这意味着全区1630个行政村、约69万人口从此摘掉了不通电的“帽子”,西藏全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彻底告别了做饭烧牛粪、夜里点油灯的生活。

  因地制宜,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让广大农牧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为农牧地区每年节约红柳、草皮等大量用来作燃料的植被,有力地保护了当地脆弱的生态。

  屋里的灯亮了、家里的酥油茶可以随喝随打了,冰箱改变了牧民的生活质量,电视让他们了解到了大山外的精彩。

攻坚克难 迈开雪域追风的脚步

  巍巍群山,绵绵雪域,茫茫草原……

  古老而神秘的西藏千百年来沉寂落寞。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但其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和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藏中电网缺电问题愈发突出。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装机安排,藏中电网“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装机缺口仍在200~300兆瓦,电量缺口在4亿千瓦时以上,缺电已经影响到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龙源电力是亚洲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企业,但在西藏还是空白。

  让龙源电力的风机在世界屋脊转动为西藏人民提供清洁的能源,成了张和所有龙源西藏公司每一位员工的方向和目标

  为了公司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增加资源储备。张多次带队到阿里、那曲、日喀则等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考察项目。

  2010年8月,他们联系中能公司在阿里、那曲县、安多县青藏公路附近各建一座80米高测风塔。同时与西藏发改委积极沟通协调,并上报了《那曲高海拔风电场项目建议书》。

  2012年3月19日该项目取得国家能源局的“路条”。

  2012年4月,内地已经春暖花开,那曲还是大雪纷飞、冰雪路面暗藏杀机。前期各项设计、微观选址工作就在这样气候条件下开始了。

  新的开始,新的征程,当然也要面临新的考验,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施工,任何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在高原搞建设难,在那曲搞风电项目建设更难。

  首先是风电项目土地问题。由于那曲地区畜牧业发达,盛产“高原之宝”--虫草。当地农牧民对各类项目建设不理解、不支持,给项目征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其次是项目送出工程。由于藏中电网薄弱,电网公司对新能源接入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就“t”接方案提了很多问题和要求,龙源西藏公司都积极应对解决。

  再有,高原上机器功率低、故障频发、条件有限,施工单位无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坏了得用“笨办法”解决,泵车出现故障,就用吊车替代。由于基础浇筑不能中断,浇筑一台基础需要两天一夜才完成。在第一台基础完成浇筑的那一刻,一群铮铮铁汉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还有就是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各施工单位换了一批又一批,多少人是刚拔下输液的管子就重回现场,又有多少人是背着氧气袋边干活边施工。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风电人,在藏北草原上挥洒汗水,成就着大家追风的梦想。

  就像唐僧取经还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为了达成目标,张和他的团队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

  风电高原吊装问题、风电设备长途运输问题、塔筒里安装电梯问题,每一个问题后面都是一段曲折而又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他们的辛酸、坚持和幸福。

  经过张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2012年8月,5台巨大的风机终于在4700米的高原上拔地而起。实现了西藏自治区风力发电项目“零”的突破,也创造了世界风电项目海拔最高的纪录。对促进那曲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影响力。

  在西藏开展新能源项目建设的数十家企业中,龙源西藏公司在各方面都做到了第一:

  建成投产西藏第一座光伏电站,龙源羊八井10兆瓦光伏电站:

  在西藏投产发电的容量第一;

  在西藏的光伏项目份额为第一,占总额的25%以上;

  第一个取得在西藏开发风电的“路条”。

  十二五期间,龙源西藏公司将在西藏投产太阳能发电项目20万千瓦,投产风电项目5万千瓦,投产地热发电项目5万千瓦。

挑战自我 平凡岁月熠熠生辉

  皑皑的雪域高原上,哪一天没有这样的感人的故事?

  这样重复的工作,张至今仍坚持着。哪里有龙源电力的工地,那里就有张的身影,唯一不同的是,当年那个面目清秀的南方汉子如今已经变成了皮肤黝黑的高原“康巴”。

  在他看来,七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可随着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建成投运、一度度绿色电力流入千瓦万户,他的人生却因此而灿烂,留下了常人驻足惊叹的辉煌: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新能源事业的追求,藏区人亲切的称他为“扎西”。

  不是张不知道苦,而是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苦,换来的是电力的保障,换来是西藏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换来的是自己梦想实现,生命的超越。这样的苦,吃再多也值得!

  苦,对张来说,算不了什么。令张最为愧疚的,是不能尽孝于常年患病父亲的床前,是不能亲眼目睹儿子的成长瞬间。毕竟,张和我们一样,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双亲需要奉养,也有妻儿需要照顾。

  一年三个月的假期,可七年来张从未休满过,每年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都在330天以上。他的父亲腿脚不灵便,可他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回家乡照顾,只能给父亲网购一个轮椅;妻子到西藏探亲的假期,被他“征用”培训员工档案管理。为了让其他员工可以放假回家团圆,七年中,好几个春节他都是带着家人在拉萨度过的。不是他不懂生活,不是他不想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他知道他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就像做菜、唱歌、摄影,是他闲暇生活最大的调剂,但发展新能源事业才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说:“我希望自己是父亲的骄傲,儿子的榜样,我希望我的努力能让儿子明白,四十岁也是可以重新创业的。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普通的日子过出另样的精彩,平凡的岁月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顶风冒雪、不分春夏秋冬,以工地为家,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态是张实干的基础;热爱生活、热爱新能源事业,是张的生命追求。

  真诚,是他做人的准则。

  实干,是他实现梦想的基石。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件事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格和情怀,而龙源人这个优秀的群体,折射出的,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隶属于国电集团的龙源电力,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先行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以风电和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资源富集经济却欠发达的地区,逐年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龙源电力已投产的126个风电场、6个光伏项目,遍布全国22个省(市、区),为边远地区供电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推动中国“户户通电”伟大工程的践行者。

  每一年,都有数以百计的龙源人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妻儿,奔赴边远地区的生产一线,为新能源事业奉献着青春和力量;一个个、一天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个“张”,才造就了龙源电力今天的辉煌。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融铸成龙源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柱;造就了龙源人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在理想信念面前,再大的困难也算不了什么,再大的牺牲,他们都愿意付出。

  因为他们知道,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而他们将是众多龙源人中一颗颗闪光的“铺路石”。

  组织上多次征询张的意见,要把他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工作,他说:“要调就调别的同志吧,我要再干五年,我是共产党员,得留在青藏高原。”

  张说:“在去阿里的路上,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途中海拔6638米的冈仁波齐。看过雄伟壮丽的冈仁波齐,我便明白那些有着坚定信仰的人们为什么会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用身体丈量着这块心中的圣地。有人说,只有将信仰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人,才会作出如此的选择,才会不惜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向着他们的灵魂的天堂前进。

  我也明白为什么我年近50,依然选择在高原拼搏——一切只为心中的信仰。选择西藏,因为艰苦是磨砺人生最好的硎石;奉献西藏,因为使命的光荣足以让我骄傲一生”!

  这,就是战斗在万里高原风雪线上的国电人、龙源人           

  ----龙源西藏公司总经理张

网站地图